在95泸定地震抢险救灾现场免
“他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要在这里扎下根来,让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11月19日中午,36岁的马苏飞在张奴合穆斯林饭店中看着丈夫的照片,眼角泛出泪花。
康巴传媒,赞
马苏飞的丈夫,是“9·5”泸定地震抢险救灾现场那个热心肠的“拉面哥”——张奴合。
●半个多月前,张奴合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终年49岁;
●两个多月前,他带着员工驰援灾区,来到泸定县磨西镇,在贡嘎广场为受灾群众和救援队伍免费烹制拉面;
●八个多月前,他的餐馆在雅康高速公路康定出站口不远处的康定市炉城街道菜园子村开业;
●十个多月前,他载着外甥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次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走访几地后,决定于虎年春节后在康定市开一家拉面店……
细长的拉面,就像一条道路,一头连着他的家乡,一头连着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圆圆的碗,盛满爱心,留存着美好的记忆,升腾起未来与希望。张奴合的故事,正是始于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
一碗拉面满载民族团结“幸福味”
“舅舅说过,虽然兰州拉面在中国人人皆知,但一碗拉面里的学问可大了,每一家拉面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外甥丁强常把张奴合的教导挂在嘴边,在这个30岁的年轻人心中,舅舅是全国顶尖的拉面师傅之一。
和许多甘肃拉面师傅一样,张奴合走上拉面之路是有历史渊源的,他家中的长辈大多从事这行营生。马苏飞回忆说:“刚认识张奴合时,他就是拉面馆厨师,手艺很好,和面、揉面、拉面都很熟练,对于做拉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姑父年轻时走南闯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当过拉面师傅。他认为各地拉面的味道虽各有不同,但底味却是融合。”作为张奴合穆斯林饭店的合伙人,马苏飞的侄子马俊深得张奴合的真传,“发面、和面到揉面,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一拉一口要均匀,条细如丝不能断……这些技巧我们早已掌握。他所说的融合底味,其实是食材造就的。”
各地不同的食材,赋予了拉面不同的味道。而张奴合拉出的拉面特别之处在于,多年来,他一直用爱心,提升着拉面的温度。
“看见别人有困难时,他总是热心帮助。”在丁强的记忆里,张奴合给家乡的困难户捐过款,帮衬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做生意,为深夜里奔波的大车司机送过拉面、馕饼,是个有口皆碑的“热心肠”。
年底,勤恳朴实、乐于助人的张奴合有了到四川开店的想法,于是和侄子一道进川走访“探店”。去年12月,他们来到康定市,一眼便相中了这个距离高速路口不远处的店铺。
“当时我们在康定待了3天,他觉得这里风景如画,人们的生活和谐安逸,就决定在这里开店。”数月前第一次来到康定市的场景,马俊仍历历在目。
对于姑父的“创业宣言”,他更是记忆犹新,“在这里做拉面,面粉是由汉族种植的小麦磨成的,肉是来自藏族牧养的牦牛,调料则有彝族栽种的花椒……最后,我们回族用双手拉出一碗碗面。这样有着团结幸福味道的拉面,肯定人人都爱吃。”
于是,今年3月10日起,康定市炉城街道菜园子村一组30号有了一家张奴合穆斯林饭店。
一张照片定格守望相携援助情
“头戴小白帽,站在队伍的中间,既显得和谐又有些特别。”——这是张奴合生前在“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现场与志愿者们的共同留影,如今这张照片被收藏在饭店柜台的抽屉中。
侄子马俊捧起照片唏嘘不已,拍照时的情景恍若昨天,但照片中的张奴合却已离开了人世。他回忆道:“合影这天,大家非常高兴但也不舍。眼看着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我们的拉面摊也完成了使命,准备回家。”
马俊口中的使命,是张奴合的坚持,起初全家人对此也有些不理解,妻子马苏飞甚至颇有微词,“我说能不能救灾和生意都兼顾一下,少带几个人去,他的做法却是直接闭店,把所有员工都带过去了。”
对于张奴合的坚持,丁强却并不意外,“他宁愿自己困难,也要帮助别人。其实他开饭店还欠了几十万元外债,而且9月初顾客本就不少,一天的营业额少说能有元,舅妈不大赞成也在情理之中。”
自9月6日起,张奴合便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的贡嘎广场群众安置点旁,支起了俩帐篷、搭起了拉面摊。
每天不到11点,拉面摊前就有受灾群众开始排队。“当时,许多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心头淌着无尽的融融暖流。”海螺沟景区管理局职工任铭红感念地说。
抗震救灾期间,张奴合被大家亲切地唤作“拉面哥”,吃过面的人都知道他的面汤浓、肉多、味道好、还管饱。
7天时间里,“拉面哥”摊位全员每日工作10余小时,为震中百姓和救灾人员免费送上近碗“爱心面”。在张奴合看来,这是大家共同烹制出的一碗碗“团结面”。
康巴传媒,赞
在灾区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奴合曾说,“震后,各民族、各行业无数逆行者挺身而出、冲在一线,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个链接千万爱心汇成“同心圆”
张奴合曾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文字:“美丽的海螺沟景区、磨西古镇,明天我们就要回了。”“13日回撤那天,很多群众前来送别,姑父特别感动,说等到磨西镇重建好了,一定要到海螺沟景区看看。”马俊说。
只是张奴合再也看不见了。但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看见了”——
他们看见了“拉面哥”驰援灾区、起早贪黑,用温暖食物慰藉人心的善举;他们也看见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因病离世、老小无依,家中孤儿寡母一度难以为继的困境。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3个月前,一碗“团结面”连着震中“千万家”;如今,甘孜“千万家”时时心系牵念着这碗“团结面”。
同为“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的王兴军颇为感触,“之前在灾区,有幸吃过‘拉面哥’家的一碗面;今天到张大哥家的饭店再吃一碗面,是感念,更是铭记。”
连日来,像王兴军一般专程到店吃面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会点上一碗拉面,结账时多付钱的人可太多了,几十元、几百元不等,嫂子特别感激!”这些天一有空就到店帮忙的张奴合同乡丁恒龙说,圣洁甘孜除了大美,更是片大爱之地。
连着半个月,州、市相关部门、单位到店慰问,公益组织、团体上门捐助,省、州媒体前来报道,甘孜干部、群众举家前来吃面……社会各界、各族群众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拉面哥”的家庭送上一份爱心。
康巴传媒,赞
这微光成炬的善心义举,在网络上也汇聚为爱心的海洋。11月18日,“地震送出碗面的‘拉面哥’张奴合去世”话题冲上多个平台热搜榜,到了19日15时,相关信息量达条、浏览量近2亿人次,网民跟帖评论达90余万条。
就在“拉面哥”和甘孜儿女爱心双向“奔赴”的事迹传遍网络的同时,一项长期的爱心帮扶计划开始实施。
就在11月19日中午12时,康定女子徒步公益队6名队员代表来到饭店,将短短3天时间募集到的余元善款,交到了马苏飞的手上。
康定“女子徒步公益队”看望慰问张奴合家人。
“我们特别联合共青团巴塘县委,通过共青团开办的冈拉梅朵藏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全网共同发起‘预定一碗面’计划。”队员刘莉告诉记者,除募集善款外,她们正在开展线上帮扶活动。
共青团巴塘县委书记张舒凤介绍,将于11月21日正式上线的“预定一碗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