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冰川每年消退2530米四川首发
—年,“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面积减少11.3%,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出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7月2日是第八个全国低碳日,这一旨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的活动日,将气候变化的危机再次摊开在人们眼前,那么,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呢?
冰山消融背后的气候危机
四川省气候中心的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川西高原持续变暖,低温日数显著减少,积雪日数每10年减少6.2天。而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分析,—年“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面积减少11.3%,其东坡的海螺沟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冰川厚度持续减薄。
气候变化不仅发生在川西地区,也遍布四川每个角落。根据《四川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年以来,全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约0.17℃,近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分季节看,冬季平均气温升高最快,每10年升高大约0.21℃;分区域看,攀西地区升温最快,每10年升高0.29℃,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气候变暖带来了系统性影响。比如,高温天气更加频繁,城市地区夏季制冷用能需求更加旺盛,乡村地区山火风险进一步加大。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下调为“易危”。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熊猫栖息地气温呈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将使大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减小、破碎化程度加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30年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会间接对大熊猫的生存带来更大的挑战,比如大熊猫喜食的竹类植物分布将会往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环境中变化,大熊猫就需要迁移。”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气候中心工程师向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屡破“最热记录”的气候变暖,谁是背后推手?
事实上,极端高温、少雨也是今年四川遭遇到的气象条件难题。根据预测,目前厄尔尼诺状态持续时间已超过15个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夏季气象条件将是近60年来最差的一年,空气质量形势十分严峻。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平均温度的升高和极端气候现象。”在向柳看来,平均气温再破纪录,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导致气候变暖屡创“最热纪录”的因素很大程度在于温室气体排放。向柳告诉记者,对于成都来说,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也就是城市热岛效应。与此同时,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更大。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21世纪末期及以后的全球表面变暖,“即使人类立刻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其造成的增温效益也将持续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
向柳此言是有据而来。据世界气象组织年底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达到.8ppm,是年工业化前水平的%。温室气体水平持续增长已成长期趋势,未来将导致温度升高、更极端的天气等愈发严重的气候变化。联合国环境署年底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下所有无条件承诺都得以兑现,全球气温仍有可能上升3.2℃,将带来更广泛、更具破坏性的气候影响。报告预计,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内,年全球年排放量必须在各国提交的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减排方案基础上再减少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即年至年温室气体排放年均减少2.7%。
四川发布全国首份应对气候变化需求清单
将建“窗含西岭千秋雪”冰川直播平台
“节能”、“低碳”,是不少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频繁出现的两个词。“十三五”期间,四川降碳控温成效显著,尤其是成都,自年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以来,始终围绕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初步构建起绿色低碳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全面启动。同时,四川还获批成为全国非试点地区第一家拥有国家备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的省份,碳市场能力建设参与人数超1万人次,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万吨。林草碳汇加快开发,大熊猫碳汇专项基金成立运行,川西南林业碳汇模式多重效益显现,实施大型活动碳中和,建成龙泉山城市公园碳中和林,发行轨道交通、锦江绿道建设债券,上线绿色金融超市——“绿蓉融”。
“十四五”期间,四川又将如何加强气候风险管理,防范“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在向柳看来,有两个关键词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