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他们为山体探伤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址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0296/

四川在线记者文露敏

那是一个宽约米、长约米的土质滑坡隐患点,滑坡隐患点下面,便是村庄。

9月16日,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石棉县地灾排查技术总指挥王向东早上8点就从驻地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滑坡点上方爬去。“有没有裂缝?坡体下座得是否严重?稳定性怎么样?”这些,是他眼下最关心的问题。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地震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陡增。王向东马上要进行详查的石棉县新民乡马场村村委会后山滑坡,便是一处新增地灾隐患点。

地震后,地灾排查人员如何“探伤”?又能为“疗伤”提供哪些帮助?

王向东在地灾隐患点展开排查。受访者供图

层层排查摸清“伤”在何处

“地震发生后,在灾区降雨前完成首轮地灾排查,摸清在册、已销号、新增地灾隐患点等基本情况,对保证抢险救灾以及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加快脚步。”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质环境所所长牛丙超一行人负责海螺沟景区区域,是地震的震中所在。7日,他们终于进入了任务区,随后的3天,只能就地驻扎,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如果说应急排查是快速地掌握面上的情况,接下来,则要详细调查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特征。”牛丙超介绍。

9月8日,地震灾区正式转入地质灾害详查及重点排查阶段。9月16日,王向东已在震区待了11天,随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快30个重点灾害体裂缝的发育方向、宽度、素描图等。“这个滑坡欠稳定,余震叠加降雨,再次垮塌风险极高。”王向东综合评估,得出初步结论。接下来,他们还须出具详细的调查报告,为震后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借力技术加快“伤痕”修复

9月8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发布了地震应急调查解译成果和数据平台,完成了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磨西镇等地震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同时,依托成都山地所山地科学数据中心,建立地震专题数据平台,及时分享收集整理的数据和成果。

“此次地震灾区地形高差较大,对次生地质灾害有一定放大效应。”震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胡凯衡马上前往灾区进行野外调查,“借助简易的测量装置,我们可以大致评估灾害的规模、类型等,而技术则提供了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源。”

9月11日18时,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所属测绘院接到为甘孜州自然资源部门提供海螺沟片区震前无人机航摄影像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任务。技术人员立即完成数据的整理并出发,在23时抵达甘孜,移交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能够为救援人员呈现真实直观的受灾情况以及灾前灾后信息对比变化。”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所属测绘院遥感科技中心主任肖坤洪介绍。

据了解,截至9月23日,地震受灾的3市(州)12县(市)第二轮地质灾害隐患详查已经完成,共排查复核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其中,在册隐患点处,已销号隐患点处,新增隐患点处,治理工程处。自然资源厅正加快进行《“9·5”泸定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实施方案(草案)》编制工作,指导受灾地区抓紧开展排危除险、监测预警、避险演练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1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