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举过头顶西部战区指挥四川泸定6
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水上转运重型机械。王连彬/摄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泸定县磨西镇、石棉县草科乡等3个市(州)12个县、82个乡镇受灾。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三军将士闻令而动,在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的精确高效指挥下,任务部队官兵在乱石飞滚的废墟上、在激流勇进的大渡河边,展开了一次次与死神赛跑、与时间竞争的大搜寻、大营救。
快
震后5分钟,泸定县磨西镇武装部部长迅速召集附近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到就近的村庄勘察灾情、疏散群众。
震后10分钟,处在震中的泸定、石棉县人武部在通信中断、道路受阻的情况下,立即展开自救,并采取传递口信的办法,动员余名应急民兵队员向灾区挺进。
震后1个多小时,甘孜军分区司令员郭庆波即带领民兵赶到震中磨西镇,组织现地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武警四川总队甘孜、雅安支队也迅即收拢力量,快速向灾区挺进。
时间就是生命。西部战区联指中心按照就近用兵原则,指挥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出动直升机飞赴灾区空中勘察灾情,命令正在灾区附近驻训的第77集团军某旅火速救援,武警第二机动总队交通二支队也迅即从驻地携带专业设备向震中奔袭。
随着不同军种、不同专业的救援力量赶赴灾区,为了对救灾力量实施统一指挥,西部战区依令抽组精干力量编成前进指挥所,星夜出发,赶往灾区。
“我们早到1分钟,灾区群众就多一分希望!”在赶往灾区的路上,官兵们不顾余震造成的塌方、落石等危险,只为尽早赶到受灾一线,尽快抢救受灾群众。
震后20小时,余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到达灾区。按照战区前进指挥所统一部署,兵分多路,挺进灾区,千方百计进村入户。
震后24小时,救灾兵力覆盖所有重灾乡镇。废墟上、瓦砾下,上万平方公里的灾区里,救援官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营救。
险
9月6日一大早,战区前进指挥所抵达震中磨西镇后,就向救灾部队官兵发出“争分夺秒、拼命抢命”的动员令。
“谢谢子弟兵,看到你们,我们就安心了!”9月6日9时许,在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红花岗组,6名受灾群众在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搀扶下,顺利转移到了安全地域。
地震发生后,该旅名官兵从驻训地星夜疾驰,突进受灾严重的得妥镇。深山密林没有路,官兵们一把铁锹、一把镰刀,披荆斩棘开辟出安全通道。旅长周祖全带着突击队员乘坐冲锋舟冲在最前面,在大渡河上颠簸15分钟后,到达离湾东村最近的登陆点,队员们艰难攀爬3个多小时到达村里,将名群众和32名伤员顺利转移到安全点。
9月6日,武警四川总队第二支队参谋臧立凤带领30名官兵,向海螺沟景区3号营地挺进,救援被困在那里的名受灾群众。官兵徒步强行军40多公里,成功将受困群众转移到开阔地域。
在海螺沟景区近乎垂直的百米悬崖上,武警四川总队两名救援队员一前一后拱卫着一名幼童,攀岩向前;在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河上,滚落的山石呼啸砸入水中,与刚刚经过的救援冲锋舟擦肩而过;在泸定县磨西镇与海螺沟景区之间滑坡体顶部,左边是多米高的悬崖,右边是10多米高的塌方体,两名90后交通抢险队员驾驶着挖掘机挥舞长臂,争分夺秒打通绝壁上的“生命通道”。
联
连日来,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救援现场,展现了一幅水陆空多维一体联动的立体救灾画卷,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深有体会地说,这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势在抗震救灾战场上的生动展现。
地震发生后,许多村庄由于道路中断,地面搜救力量无法快速开进。此刻,空中救援力量就显示出了特殊作用。
“直升机来了,我们有救了!”9月6日10时30分许,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特级飞行员时金盛,驾驶直升机飞抵得妥镇湾东村红花岗组上空,村民组长安文忠看到直升机后,挥舞着手臂大声欢呼。
与此同时,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派出飞机,对灾区进行侦察拍摄、及时转运重伤员、为受灾群众投送物资。针对部分道路中断,救援力量无法到位的情况,前进指挥所还协调调派多架次无人机,飞抵灾区上空勘察灾情。
救灾期间,直升机单轮悬停危房、村道和悬停吊篮救援等视频发布后一度刷爆网络。参与救援的飞行员罗均说:“若不是为了抢救人民群众,谁又敢如此冒险。”
在咱地村,地震发生后断水断电,与外界失去联系。武警四川总队救援官兵达到该村后,官兵们三人一组,或抬或背或扶,只为将受灾群众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域。
砍竹竿、铺被褥、捆绑加固……在得妥镇,救援官兵用简易担架将一名名伤员抬出。面对崎岖险峻的山路,带队的营长弋建勃下达“死命令”:“只要还有一口气,再苦再累也要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
“当心山石滚落……”在石棉县至草科乡路段,正在抢修道路的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官兵在一阵沙尘浓烟过后,又迅速回归战位,继续紧张作业。救援分队采取“专人警戒、连续作业、交替轮换、双向挖掘、多点作业”的方式进行道路抢修,旨在尽快打通陆上生命救援通道。
“分解岸边舟,驶离码头!”9月12日8时许,随着门桥长漆骥一声令下,载着大型挖掘机的漕渡门桥又一次出发。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舟桥一营29名官兵手持钩篙,劈波横渡。
就在两天前,该旅官兵顶风冒雨连续机动多公里,到达地域后立即组织门桥泛水。操作员张亚林说,大渡河流速达1.8米每秒,远比风平浪静的堰塞湖操作难度大,重达40多吨的挖掘机,也是历次救灾搭载最重的工程机械。
随着一台台重型挖掘机在大渡河对岸的芝麻沱、郑家坪等临时渡口抢滩登陆,左右开弓向两端施工作业,原本瘫痪的省道线泸定至安顺场之间路段,慢慢恢复了通行。
三军联动,离不开联合指挥,也离不开联合保障。为了让救灾官兵和灾区群众吃上热饭,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组织官兵第一时间赶赴震中,为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热食和供电保障。
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武警四川总队医疗分队、西宁联勤保障中医院启动应急救灾预案,收治后送伤员、进行防疫消杀……
与此同时,军地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震情监测、灾情勘察、联合救援等方面协同合作,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和地方领导纷纷感叹:抗震救灾的指挥越来越高效、行动越来越快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联合作战指挥的体制优势。
时代在变,一切为了人民的使命从未改变。英勇的救援队伍紧握绳索攀爬过江、抬着老乡踏过树枝“桥梁”、不顾生死深夜乘舟转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看到救援力量越是艰险越向前,灾区的乡亲们感叹,“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的血性依旧”“消防队伍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没有变”。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英雄!”废墟之上,堰塞湖边,参与泸定地震救援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民兵,一次次上演新时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官兵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子弟兵的忠诚与奉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