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middot文化也可以很
我是95后,就在我们这一代人呱呱坠地或牙牙学语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重庆成为了直辖市!自此之后,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图上,四川的形状变窄了,重庆拥有了自己单独的色块。这一醒目的变化,不仅让四川和重庆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也给许多外地人带来了一系列“迷惑行为大赏”。在了解重庆与四川的渊源之前,我就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都说四川是盆地,但从成都往西就是高原了,盆地在哪里?都说九寨沟位于川西北,可从地图上看它明明是在四川的正北部,哪来的“西北”一说?
辣子鸡
其实,这些疑问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我忽略了重庆和四川的关系。作为曾经四川的一部分,重庆在地理位置上被称为“川东”,在年之前,四川的面积要比现在大8万多平方公里,与湖南、湖北都相邻。假如我们将四川的轮廓恢复成当时的模样,再来看这些问题,它们就迎刃而解了。加上重庆之后,九寨沟就是标准的“川西北”,而四川盆地也能够对号入座。时至今日,如果你还以为重庆属于四川,那会被重庆人笑话;而如果你认为重庆不属于四川,则会被四川人笑话。这就是“川渝一家亲”。
干锅牛蛙
四川和重庆的兄弟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巴蜀”一词在历史上就是泛指四川盆地。今天的川东一带虽然与川西高原同属于四川,但它跟重庆的关系更为密切,两地的自然与文化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了四川盆地的主体。古往今来,每当中原地区发生饥荒或战乱,四川盆地都是理想的避难所。昔日的后援粮仓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从成都到重庆,从川菜到大熊猫,我们很难在中国找出第二个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地方。看来“乐不思蜀”的只是少数人,“少不入川”才是更多人的真理。
酸菜鱼
几乎每个游客的目标旅行地,都少不了成都和重庆,它俩都是人们节假日出游的首选地之一。这里有美食,有美女,还有可爱的大熊猫,甚至连雪域高原都近在咫尺,任何人都禁不住这样的诱惑。很多朋友来一趟成都和重庆,或许就是冲着吃来的,这也难怪,毕竟全世界都不会有比这里更好吃的地方了,四川盆地恐怕是地球上“最香的角落”。在中国八大菜系的传统概念里,川菜的地位还不如鲁菜高,但到了现代社会,管它排位先后,好吃才是硬道理,如今,川菜无可争辩地成为了吃货们眼中的第一菜系。
夫妻肺片
有些人可能分不清川菜和湘菜的区别,反正都是辣到了尘埃里,其实通俗地讲,虽然风格都偏辣,但川菜更强调“麻”的口感。川菜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大量的花椒伺候,吃进口总是满满的花椒油,经常能把嘴巴麻到离不开水,却又好吃到停不下来。除了麻,川菜还有鲜、香、辣、咸、酸、甜等味型,人称“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不过,口味可以不同,内核务必相通,不管川菜的品类如何变化,重油而下饭的家常味道始终是精髓。很多人能就着一盘鱼香肉丝或麻婆豆腐吞下三碗饭,这搁大多数菜系完全是天方夜谭。论做工,川菜不是最细的,看相也没那么突出,但它贵在接地气。
麻婆豆腐
时代在前进,川菜也在不断创新。四川不临海,但当今的川菜里早已融入了众多的海味,曾经的山珍与河鲜、海鲜一道,衍生出紧跟潮流的新派川菜。原料多样化的同时,做法也更加讲究。过去的重庆火锅只是纯粹的牛油火锅,别说在餐厅内,走在大街上,大老远就能闻到扑鼻的牛油味。而如今的新派火锅店再难嗅出这种熟悉的味道了,它们干净整洁,各种奇葩结构的鸳鸯锅成了标配,有些馆子还专门做起了牛蛙火锅。今天,从四川盆地发源的川味已在全球落脚,在海外,有中餐馆的地方就有川菜,做得也许不那么正宗,但让老外认识中国美食或者让自己人打个牙祭,还是绰绰有余的。
毛血旺
在外国人眼中,川菜就是中国美食的最佳代表,即便下一次馆子破费不少,但他们还是隔三岔五、乐此不疲。将地方特色带往世界各地,小小的四川盆地创造了一个国际奇迹,不过奇迹不止这一个,它还有一个更大的。回到广义上的四川,十几年来,这片土地一直在给各个国家赠送一种特殊的礼物,当然这些礼物是租的,到期要还的。你应该猜到了,它就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许多来到成都的游客,城市可以不逛,美女可以不顾,川菜也可以不爱吃,但大熊猫是一定要看的,即使熊猫基地距离市区较远。
大熊猫栖息地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郊,是在一片绿色丘陵基础上打造的熊猫乐园,在这里,无论大熊猫、小熊猫、熊猫宝宝,你都有机会见到。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它们从这里走向全国,然后从中国走向世界,现在它们已经收获了海内外指数级粉丝的拥趸,这些粉丝不分性别、年龄和肤色,但审美观却是惊人的统一,所有人都被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所征服。在四川,有一处打包的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它涵盖了成都、雅安以及阿坝州的部分生态保护区。为了一种动物专门成立世界遗产,看来人们真的很喜爱大熊猫,就连小熊猫也可以跟着一起沾光,甚至变身为保护区的新宠。
大熊猫栖息地
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一度是濒危物种,然而最近好像被降级了,变得不那么濒危了,于是,四川乃至全国人民都开始幻想将来有一天实现“人手一只滚滚”的愿望。在全世界,还真没听说哪一种动物能有如此凝聚人心的魔力,就算现今的短视频动辄撸猫撸狗,但只要大熊猫一出镜,就没它们什么事了。这是一种能让人心境平和、返璞归真的动物,其实我们身边的那些宠物也是,只不过大熊猫比较稀罕罢了。我一直相信,动物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亲戚朋友所带给不了我们的内容,比如在路上行走,遛狗的人更有可能被陌生人搭讪,这或许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种表现。
大熊猫栖息地
大熊猫作为中国动物界图腾一样的存在,多半栖息于横断山脉的东北部山林,中国常有野生大熊猫出没的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的西南部以及四川中北部,尤其以岷山-邛崃山脉一带居多。这里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分界,在这个位置上从东往西,高山和峡谷轮流并列的地形开始出现,它们就像人握紧拳头后手背上四指末端关节的凹凸形态。其中,岷江和岷山塑造了横断山脉最靠东的一条凹槽。这条凹槽既不算深,也不算长,但当它一路向南延伸至成都以西的都江堰时,注定要去肩负一项不同凡响的使命。
岷江
说来也奇怪,岷江并不流经成都市区,但成都人却把它当作“母亲河”。岷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它从仙境般的阿坝州走来,带着清冽的高原雪水,从成都平原的西侧流过。现在的成都是丰饶的天府之国,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可一点都不丰饶。当时的岷江一冲出龙门山口,就被玉垒山完全挡在了成都的西面,导致平原的东西两侧“旱涝两重天”。成都平原的华丽蜕变有赖于一段机缘——都江堰的竣工。这座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的太守李冰领衔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从建成起一直沿用至今,并于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顶礼膜拜的人们将它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都江堰·分水鱼嘴
都江堰曾在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火”了一把,因为它竟然扛住了那场惨烈的自然灾害。人们纷纷抛出疑问:它是如何做到的?的确,面对强震时,再坚固的大坝也存在坍塌的风险,更何况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都江堰根本就不是水坝,它的特征是“无坝引水”。先民们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火烧水泼的方法将玉垒山凿穿,把岷江引入干旱的平原东侧。他们利用沙洲设计出一个外凸的鱼嘴,巧妙地实现了水系分流:内江窄而深,使得枯水期60%的水穿过玉垒山汇入灌区;而到了丰水期,宽而浅的外江则会反过来吸纳60%的水量,承担排洪的功能。
都江堰·内江
“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潦旱”,这些朗朗上口的民谚组成了都江堰的治水名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偏重于“堵”,而都江堰的核心却在于“疏”。精通治水的李冰在实地考察过岷江之后,就果断提出了“堵不如疏”的策略,而这一理念也与水的脾性不谋而合。在都江堰的层层疏导下,桀骜不驯的岷江被“驯服”了,湍急的河水变得镇定下来,化身为今天成都平原的灌溉主力。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多事之秋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造就了成都的丰饶,也让全世界惊叹于中国古人的智慧,它是世界水利史上一个泽被千古的奇迹。
都江堰·内江
在世界范围内的水利工程里,都江堰的规模不算大,福泽的面积也较小,但它所体现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智慧,是无可比拟的。都江堰是为数不多能将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水利枢纽,在这里,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岷江滔滔然奔泻而来,伸入江心的都江堰仿佛一座浑然天成的半岛,好比雷鸟身上用作保护色的羽毛,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是一座水利工程。四川盆地的人文往往总会和大自然相伴相生,它们从不彼此排斥,以至于让这里拥有了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及一系列佛教文化遗产。尝过川菜,看过熊猫,见识过伟大的都江堰,我们接下来就该去寻访四川盆地的佛教文化了。
大足石刻
中国不是佛教的起源地,但却长期以来深受佛教的影响。作为世界上信奉佛教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佛门圣地,只不过它们在地域分布上的比例不同。提到佛教文化景观,我们一般会联想到一些名山和古寺,但其中有一类景观同样十分重要,那就是石窟。说起石窟,人们可能会下意识以为它们大多在北方,毕竟中国四大石窟无一例外全在北方。所以当重庆的大足石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有人不禁好奇:南方也有石窟吗?说实话,大足石刻的知名度不该这么低,它是被人们忽视的顶级艺术瑰宝。
大足石刻·华严三圣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的大足区,距离重庆市区不算远,交通也方便,但倘若你问一问身边去过重庆旅游的朋友,他们基本都没去大足石刻,甚至你一提这个地方,他们还可能一脸问号没听过。重庆晋升“网红城市”有些年头了,绝大部分游客只是奔着市区几个打卡地逛逛而已,这倒也无可非议,毕竟每个人的旅行观念不尽相同,但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替大足石刻喊冤,因为这样一处举足轻重的世界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