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新房暖了心房拎包入住磨西群众搬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庆前夕的泸定
暖阳和煦,阴霾散去
磨西镇户名受灾村民
撤离临时过渡安置点
正式搬进磨西1号
集中过渡安置点迎国庆
这标志着泸定6.8级地震过渡安置
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入新阶段
一大早,记者来到磨西1号过渡安置板房,新落成的集中安置房上处处飘扬着鲜艳的国旗。房前聚集的老百姓中,有即将入住新家的受灾群众,有连续奋战20多天的建设者,有废寝忘食、步履匆匆的各级干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磨西镇因灾受损房屋集中安置点的竣工入住。昔日因地震倒塌损毁的场景已成为记忆,今天坚固敞亮的安置点将为受灾群众带来新的希望。
李明芳正在门口插着红旗
村民们已经开始收拾自家的行李、衣物等物品。邻里之间出力的出力,出物的出物,相互帮忙、共同协作,一起把家用物品搬上货车、拖拉机等运载车辆。同时也一并拆除临时过渡帐篷,将其打包装袋,场面十分有爱。大杉树村4组的李明芳激动地说道:“安置点建成了,我们也有个过渡的屋子了。一大家人6点就起床拆帐篷,收拾东西,搬(上)拖拉机装载,就想早点来这边入住。”
刘建康在收拾屋子
在安置点号房前,商家刘建康正一遍又一遍的擦拭着桌子,收拾着洗漱用具。走进房间,又看见他忙不迭地装套铺盖:“你看呢,床单被罩褥子都给我们准备了新的,我们只需要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直接入住了。”不停地抚平将要贴上的对联,他和家人言语间对未来的期盼则正是这户人家的缩影,怀着重建家园的希望,他们信心百倍。
暖心“设计”层出不穷
板房书屋——畅享阅读
“这里的书都可以借来看吗?”安置点内板房书屋的门前站满了想要阅读的村民。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党员志愿者龚红伟告诉记者:“为不断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开放一间板房书屋,以供阅读,大家随时都可以前来借阅喜欢的书籍。下一步,还将不断充实书籍存量。”
连片建成的集中安置房整齐排列
家家户户都忙着收拾“新房”
有的正忙着扫院子、擦家具
有的在包包子、切菜备用“团结饭”
有的正和邻居话家常、谈愿望……
隔音防震供暖——齐齐抓牢
康巴传媒
四川康立时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负责人冯仕增介绍:“地震发生后,我们施工方连续奋战修建房屋,就是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临时的家’。磨西1号过渡安置板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充分考虑房屋门窗、墙体及屋面材料的保温节能和防火性能。同时,在施工措施上,对室内地面防潮、房间吊顶、供电取暖、采光通风、室外排水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处理,每个房间都配备床、桌、椅、衣柜等家具。只要大家住的舒适,我们也就放心了。“
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李田玉的父母连声感谢
“我们连夜就收拾好了行李。这有公共浴室、厨房。你看,房间里有柜子、床垫...亮堂堂的灯,热热闹闹的,大家聚在一起迎国庆,谈着未来的打算!”青冈坪村李田玉告诉记者,看着新屋,二老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连连感谢党和政府。
据了解,磨西1号过渡安置板房由门卫室、消防警卫值班室、超市、活动室、卫生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组成,计划安置户人。同时设置2处公共卫生间及浴室,14间公共厨房,有集中供水处、盥洗区、晾晒区和垃圾收集点。
心怀感恩我们擘画未来
“地震中我们被困了一晚,后面被消防队救出来,我会一直都把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地震后吃的、穿的都解决了,今后我就希望,两个娃娃好好上学,学文化,常怀感恩的心,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乌科村村民王雪丽也满怀期望地谈到未来生活。
“地震把我的房子整垮了,现在住到了新房子,我们也有暂时过渡的地方。看着这里一应俱全的新家,让我暂时的告别了伤痛。我感觉日子也有盼头了。”共和村3组村民张正洪说到。
入住仪式现场,希望还在延续。据悉,下午受灾群众将继续陆续搬入。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来天的时间,我们共克时艰。如今大家都搬进了安置板房,看着磨西镇慢慢恢复了正常生活。受灾群众切身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相信今后的生活将更加幸福,日子将越来越有奔头……”
当记者走出安置点再回头望去
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整齐排列
当“家”与“国”撞了个满怀
团结与希望在这里冉冉升起
灾区群众以新的面貌
住上了新的房屋
我们遥看昨日的雪山依旧巍峨
昨日的磨西也在慢慢“愈合”
记者:岳诗蕊/文甲央让布/图
编辑:岳诗蕊
校对:郭帆
责编:唐闯
审核:杨杰
康巴传媒凝聚康巴正能量,传播甘孜好声音!(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篇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