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视台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解密中
《故宫三部曲》是享誉全球的日本神思者音乐团为NHK电视台纪录片《故宫》所作的配乐,其配乐精湛若斯,音乐符跌宕,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代表了日本社会对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真切仰慕和敬佩!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一段“故宫建筑模型在强震模拟中
岿然不倒”的视频火了。
这段视频来自英国电视台
第4频道制作的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
1
10.1级地震不倒的故宫模型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博士
是该纪录片中展示的故宫建筑模型
抗震试验的主要设计者。
在做故宫建筑模型抗震测试前,
英国摄制组曾经做过一些
欧洲古代建筑模型的抗震试验,
砖石结构模型都以坍塌告终,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能扛过强震吗?
测试开始前,参与拍摄该节目的英国专家
理查德和周乾打了个赌。
理查德认为,故宫建筑模型肯定会被震垮。
4级、4.5级、5级,
随着强度上升,
我们明显看到斗拱结构开始受到拉扯。
随后,墙体出现倒塌,
有工作人员说:
“我感觉我们应该后退一步”。
实验进入7.5级烈度,
在强烈的摇晃中,墙体完全倒塌了……
接着,实验强度进入9.5级及更高的烈度,
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地震强度
(相当于2百万吨TNT炸药的当量)
终极挑战,10.1级地震开始,
震动更加剧烈,
但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依然耸立。
Itisamazing!
经历了10级大地震后,
旁边的墙壁都碎成渣了,
模型的柱子仅仅移动了一点
(红线是地震前柱子的位置),
但整体建筑却完好无损。
老外都感叹道:
中国古代建筑的天才们!
而故宫之所以屹立不倒的原因
是拥有灵活性的斗拱结构。
2
伟大的斗拱结构与榫卯结构
故宫的斗拱结构如同汽车里的减震器。
实验解释了为什么屋顶这么重,
斗拱提供了一个反作用力,向下压,
下面的灵活组件就可以立于震动之上。
再加上柱子并没有埋在地里,
因此不会再地震中折断。
在这里科普下斗拱和榫卯。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
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
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
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斗拱是榫卯最佳的表现形式。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榫卯的视频。
咬合后真的是严丝合缝啊!
在纪录片《故宫》之
第19集《巧夺天工》中介绍到,
中国木构建筑中,好似一棵树的演化,
其中技术最复杂的就是斗拱,
最简单的组合也是斗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一块像挽起的弓,
斗上置拱,拱上置斗,斗上又置拱,
结构千篇一律,造型却又千变万化。
在蓝黄喷漆的下面,在层层叠叠的咬合中,
构成了斗拱,向上蜿蜒,仿佛要刺破天穹。
斗拱是故宫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那么,它有延续至今吗?
3
可以造像故宫一样震不倒的建筑吗?
中国古建筑其实潜移默化地
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很多影响。
有人说,从结构上看,
斗拱是不可能作为现代建筑的功能部件。
斗拱在宋以后,功能作用在渐渐地弱化,
清已经基本成为装饰构件。
斗拱现在只作为装饰构件,
采用轻质材料,挂在檐下。
其实,现代的斗拱是既有继承又有改良的。
一些老木匠师傅,
依旧采用古老的斗拱结构与榫卯结构,
做出的古中国风家具。
还有新建楼盘外立面
也有模仿毛石砌筑风格进行贴面的,
这也是另一种继承。
一位香港中文大学
读建筑学的博士姑娘,
她的博导带着团队来到马鞍桥村,
为当地农民盖房子抵御地震!
在万丽和她的团队看来,
只要用科学的方法,
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点改变,
增加一点点的造价,
房子的抗震性能就可以大大提高。
“要改变抗震性能,其实很简单,
就是教他们做一个稳固的基础,
给他们合理配制土墙里黏土、沙子还有草筋等等的比例。
另外在墙里面加一些木头的构造柱和圈梁,
可以形成一个框架。
同时我们还改良了它的采光通风性能,
这样室内环境质量也有所提高。”
她不希望村子里的房子都千篇一律,
村民们只要学会了这个技术,
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房。
这样建出来的房子,
每平米在60-块,
造价比砖房便宜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每一座都独一无二而又有安全保障。
而这个灾后重建项目,
也一举获得了香港环保建筑大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遗产保护奖
及国际生土建筑大奖等奖项。
他们还在看温泉长云暗雪山,海螺沟+若丁山,房车出行暖冬游(2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80.html